为什么你拼命找话题,还是把天聊死了?

最近指导学员聊天,发现他们总有这样一种心理——

担心聊天冷场,担心对方的兴趣值不高,所以拼命地说,希望能延续话题。

然而,越是这样,对方的反应越是冷淡。

哪怕一开始两人聊得还可以,可到最后,聊天对象却彷佛渐渐没了兴致似的,敷衍地发出一句句“嗯”、“哦哦”、“好吧”。

学员不解地问我:

难道TA真的对我没兴趣吗?

其实未必。既然一开始能聊得不错,那就说明TA对你还是有一点想法的。

但很多时候,是我们自己在聊天过程中把对方的兴趣给“作”没了。

那从哪里改呢?

No.1

表达太完整

我有一个学员,她跟一个人暧昧有一段时间了,但两人关系却迟迟没有进展。

因为学员常常拿捏不准,人家对她到底有没有意思。

两人线上交流久了,她发现对方有时候就冷漠得像块石头,任凭自己怎么挑起话题都没用。

按她的话说,她跟对方讲自己做饭被烫伤,也见不到一句关心:

为什么你拼命找话题,还是把天聊死了?

好家伙,这种聊天水平,对方想关心也无从开口啊。

很显然,她犯了聊天中常见的一个错误——

故事表达得太完整,让对方无话可说。

她在讲述自己手被烫时,整个事件的人物、时间、地点、原因、过程、结果甚至后续发展全讲完了。

这就好像给对方上了一道看似完美、实则咯牙的菜,对方连下口的地方都没有。

诸如此类的情况,在她和对方的聊天记录里可以说遍地都是。

我想,在她疑惑对方是否在意她时,对方或许也在考虑两人相处与交流的可能性。

心理学上有个“蔡氏效应”,是指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任务,比已处理完成的任务,印象会深刻得多。

运用到聊天中,就是要学会“留白”,不必“事事周全”。

要知道,聊天的目的是互动。

所以,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时,完全不需要完整地叙述事件的前因后果。

反而,表达一小段意思或者有了话题点我们就应该停下来,这样才能给对方说话的空间。

比如针对手被烫伤一事,学员完全可以这么说:

刚做饭呢,热油的时候烫到手了。

一方面,说清楚了自己的情况,不见长篇大论的累赘感。

另一方面,给出了“手被烫”的话题点。

这个时候又怎么可能收不到对方的关心呢?

No.2

表达多个意思

如果说“表达太完整”讲的是针对一个事件的叙述,那么“表达多个意思”,指的就是多个话题的同时进行。

简单举个学员的例子:

为什么你拼命找话题,还是把天聊死了?

不难看出,三句话分别对应着三个不同的话题,这就是同时表达了多个意思。

也是所谓的“多重脉络对话”。

学员告诉我,她只是不想对方不好回、不想冷场而已,所以多说了些,这样对方就可以随便从一个话题入手了。

而且,她提及“天气好”也是在给对方一个邀约的契机。

但显然,对方不仅没有感受到她释放多个话题背后的体贴,也没有领略到她百转千回的小心思。

多重脉络对话,是有许多弊端的。

一方面,如果对方还没有建立很高的兴趣值,TA是不会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、回答你的问题的。

所以,面对冗杂的信息,他选择“你在做什么”这个问句进行回答无疑是最省力的。

这就相当于终结了自己的前三个话题。

另一方面,会让对方缺乏参与感。

前三个话题都是在说自己,而最易于回答的话题却是在讲对方。

这其实没有给到对方参与自己生活的机会,而这样显然是没法增进关系的。

更有甚者,还会让TA觉得你是在没话找话。

因此,在和别人聊天时,我们应该选择最具话题性、最能达到目的、最容易让对方有参与感的话题去聊。

如果你想暗示对方可约你,便直接说:

天气真好啊,想出去玩了。

好久没看电影了,好想看一场啊。

完全用不着前前后后的累赘。

当然,最重要的,是我们要放平自己的心态,不要担心冷场,也不必因为这种担心而不停地去补充话题。

如果是面对面地聊天,冷个几秒又何妨,要是对方还不知道如何回答,再起话题也来得及。

若是线上的聊天,对方没有及时回,也完全不用care太多,说不定TA是去忙了呢。

过段时间问一句“开始忙工作了啊”,提醒一下对方就好了。

或者就此结束,有新的话题了,可以再来和TA聊。

当然了,多重脉络对话并非全无益处。

如果TA对你有一定的的兴趣值,愿意投入精力的话,多重脉络对话便是聊天中一个很好的选择项,可以帮助我们延续话题。

举个例子:

为什么你拼命找话题,还是把天聊死了?

就这样,一个话题结束了,另一个话题又能自然而然地接起。


No.3

表达太啰嗦

也有许多学员,未必有上述的两个问题,可却偏偏在语言表达上,有着硬伤。

最常见的,就是聊天时语言太啰嗦。

一方面在于,提供了太多不必要的细节。

用“做饭”来举个例子吧。

TA:游戏来吗?

我:等下我,我做完饭就来。

TA:你会做饭啊?

我:对啊,我在做板栗排骨呢,我刚刚已经切了姜末、蒜末还有葱段,生板栗比较难剥,我看了网上好多美食博主的视频,她们说用热水烫一下就好,我就试了一下,没想到好剥多了再过一会就下锅了。

这其中,划线部分其实都是些不必要的细节。

它们的存在并不能提供任何话题点,反而显得表达没有重心,对话也就失去了节奏感。

当然了,常常关注我们的人或许知道,聊天当中其实也是需要细节的,给出的细节越多,对方越好回复。

不过应当注意,这些细节是要有话题点的,必须能够辅助自我形象的呈现,或者有利于对方回复。

而且,细节真的不能一下子说太多。

还是举个例子吧:

今天在和朋友打球。那小子太久不运动了,被我欺负得好惨,哈哈哈哈。

红色划线部分的细节其实就是在暗示自己常运动、球技好,也有利于对方就“运动”这个话题展开回复。

但显然,前文“板栗排骨汤”中的细节就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。

另一方面在于,表达上有太多重复的地方。

比如邀TA出来喝一杯:

为什么你拼命找话题,还是把天聊死了?

四句话,几乎都是在重复表达一个意思。

很显然,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,这样聊天,都很容易失去对方的好感。

这会暴露自己的需求,让对方觉得你在与人相处上没有分寸感,语言表达上也缺乏逻辑感。

所以,在聊天过程中,要学会精简、合并自己的说话内容。

若要邀约,不如简单表达一句:

那正好下午空哎,一起喝点东西吧。

对方就算拒绝,也不会因不恰当的言语给你减分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